最新公告
  • 欢迎您光临网站无忧模板网,本站秉承服务宗旨 履行“站长”责任,销售只是起点 服务永无止境!立即加入钻石VIP
  • 前端发展的前后今生 - 掘金

    正文概述 掘金(zby909)   2021-11-19   875

    前言

    从去年年初参加工作以来,在前端方面也有一年半载的时间了,心得谈不上,倒也逐渐也算有了一些经验。因为各方面原因,最近打算写一篇关于前端这个职位的发展历史及其现况的文章。本文就和大家扯一下前端开发的前世今生,没有多少技术在里面,大家可以带着好奇的心情阅读。

    -- 总之回想起来,很幸运我晚出生了几年,让前人们帮我们这群人铺平了前端道路,哈哈哈。

    前端发展的前后今生 - 掘金

    起源

    时至今日,Web的发展经过了从无到有、从简到繁的各个阶段。

    需求起因

    1989年,在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(粒子物理研究通常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所进行合作)的IT部门工作的Tim Berners-Lee向其领导提出了一项名为Information Management: A Proposal的提议:使来自世界各地的远程站点的研究人员能够组织和汇集信息,在个人计算机上访问大量的科研文献,并建议在文档中链接其他文档,这就是Web的原型。

    1990 HTML初见

    1990 年,Tim 以超文本语言 HTML 为基础在 NeXT 电脑上发明了最原始的 Web 浏览器。

    1991 年,Tim 作为布道者在 Internet 上广泛推广 Web 的理念,与此同时,美国国家超算应用中心(National Center for Supercomputer Applications)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,并开发了名为 Mosaic 的浏览器,于 1993 年 4 月进行了发布。

    1994 年 5 月,第一届万维网大会在日内瓦召开。

    前端发展的前后今生 - 掘金

    1994.7 W3C万维网联盟成立

    • 1994.7 HTML 2.0 规范发布

    1994 年 9 月,因特网工程任务组(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)设立了 HTML 工作组。

    1994 年 11 月,Mosaic 浏览器的开发人员创建了网景公司(Netscape Communications Corp.),并发布了 Mosaic Netscape 1.0 beta 浏览器,后改名为 Navigator。

    1994 万维网联盟(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)成立,简称 W3C 1994 年底,由 Tim 牵头的万维网联盟(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)成立,这标志着万维网的正式诞生。

    前端发展的前后今生 - 掘金 第一款商业浏览器Navigator

    1995 网景推出 JavaScript

    1995 年,网景工程师 Brendan Eich 花了10天时间设计了 JavaScript 语言(膜拜祖师爷)。起初这种脚本语言叫做 Mocha,后改名 LiveScript,后来为了借助 Java 语言创造良好的营销效果最终改名为 JavaScript。网景公司把这种脚本语言嵌入到了 Navigator 2.0 之中,使其能在浏览器中运行。

    由此可见JavaScript当年也是蹭了风头正盛的Java语言的人气,虽然他们就是周杰和周杰伦的关系,毫不相关。

    1996-1998 JS、CSS确立标准化

    前端发展的前后今生 - 掘金

    1996 年 11 月,为了确保 JavaScript 的市场领导地位,网景将 JavaScript 提交到欧洲计算机制造商协会(European Computer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)以便将其进行国际标准化。

    • 1996.12 W3C 推出了 CSS 1.0 规范
    • 1997.1 HTML3.2 作为 W3C 推荐标准发布
    • 1997.6 ECMA 以 JavaScript 语言为基础制定了 ECMAScript 1.0 标准规范

    1997 年 6 月,ECMA 以 JavaScript 语言为基础制定了 ECMAScript 标准规范 ECMA-262。JavaScript 是 ECMAScript 规范最著名的实现之一,除此之外,ActionScript 和 JScript 也都是 ECMAScript 规范的实现语言。自此,浏览器厂商都开始逐步实现 ECMAScript 规范。

    • 1997.12 HTML 4.0 规范发布
    • 1998 W3C 推出了 CSS 2.0 规范
    • 1998.6 ECMAScript 2 规范发布
    • 1998 年 6 月,ECMAScript 2 规范发布,并通过 ISO 生成了正式的国际标准 ISO/IEC 16262 。

    浏览器的发展

    前端发展的前后今生 - 掘金

    IE垄断

    与此相对的是,1996年,因相关规范尚未统一,Opera,IE等众多浏览器点子参差不齐。如微软发布了 VBScript 和 JScript。JScript 是对 JavaScript 进行逆向工程的实现,并内置于 Internet Explorer 3 中。但是 JavaScript 与 JScript 两种语言的实现存在差别,这导致了程序员开发的网页不能同时兼容 Navigator 和 Internet Explorer 浏览器(苦难开始)。 Internet Explorer 开始抢夺 网景Netscape 的市场份额,这导致了第一次浏览器战争。

    1998同年,随着同 IE 征战的失利,Netscape 被 AOL 收购,在被收购前 Netscape 成立了 Mozilla 开源项目,目标从零开始设计下一代浏览器(也被认为是火狐Firefox的前身)。

    • 1999.12 ECMAScript 3 规范发布
    • 1999 年 12 月,ECMAScript 3 规范发布,在此后的十年间,ECMAScript 规范基本没有发生变动。ECMAScript 3 成为当今主流浏览器最广泛使用和实现的语言规范基础。

    第一次浏览器战争 IE 借助操作系统的捆绑优势,完胜网景Netscape,赢得了第一场浏览器之战。IE 开始统领浏览器市场,份额的最高峰达到 2002 年的 96%。随着第一轮大战的结束,浏览器的创新也随之减少。

    • 1999 W3C 发布 HTML 4.01 标准,同年微软推出用于异步数据传输的 ActiveX,随即各大浏览器厂商模仿实现了 XMLHttpRequest(AJAX 雏形)。
    • 2000: W3C 采用了一个大胆的计划,把 XML 引入 HTML,XHTML1.0 作为 W3C 推荐标准发布,两年后宣布 XHTML2.0 不再继续,宣告死亡。
    • 2001.5 W3C 推出了 CSS 3.0 规范草案。
    • 2006 XMLHttpRequest(AJAX) 被 W3C 正式纳入标准。

    Firefox && Chrome

    IE 在第一次浏览器大战中击败 Netscape 赢得胜利,垄断了浏览器市场。作为独裁者,IE 并不遵循 W3C 的标准,IE 成了事实标准, 当然,有恶龙就会有屠龙者。

    Firefox浏览器 于 2004 年 11 月首次发布,并且 9 个月内下载量超过 6000 万,获取了巨大的成功,IE 的主导地位首次受到了挑战, Firefox 被认为是 Netscape 的精神续作,其市场份额达到了 25% 以上。

    2008.12 Chrome 发布,JavaScript 引擎 V8, HTML5 草案发布不久,Google 在 2008 年 12 月发布了 Chrome 浏览器,加入了第二次浏览器大战当中。Chrome 使用了 Safari 开源的 WebKit 作为布局引擎,并且研发了高效的 JavaScript 引擎 V8。

    在第二次浏览器大战中,各个浏览器厂商都以提升 JavaScript 运行效率和支持 HTML5 各种新特性为主要目标,促进了浏览器的良性竞争。在这一场战争中,Chrome 攻城略地,抢夺 IE 市场份额。2013 年,Chrome 超过 IE,成为市场份额最高的浏览器。2016 年,Chrome 占据了浏览器市场的半壁江山。

    前端发展的前后今生 - 掘金

    前端发展的前后今生 - 掘金

    由于IE的不思上进,导致市场份额越来越少,现在几乎是现代标准 W3C && ECMA浏览器的天下。
    IE浏览器将会于2022年6月15日退役,并且停止对Windows 10的支持。
    所以前端开发一个网页几乎不再需要考虑IE兼容性。

    HTML5与移动端浏览器

    自1999年 HTML 4.01 版本发布以后,在之后的几年,没有再发布更新的 Web 标准。随着Web的迅猛发展,旧的Web标准已不能满足 Web 应用的快速增长。

    2004 年 6 月,Mozilla 基金会和 Opera 软件公司在万维网联盟(W3C)所主办的研讨会上提出了一份联合建议书,其中包括 Web Forms 2.0 的初步规范草案。建议举行一次投票,以表决 W3C 是否应该扩展 HTML 和 DOM,从而满足 Web 应用中的新需求。研讨会最后以 8 票赞成,14 票反对否决此建议,这引起一些人的不满,不久后,部分浏览器厂商宣布成立网页超文本技术工作小组(WHATWG),以继续推动该规范的开发工作,该组织再度提出 Web Applications 1.0 规范草案,后来这两种规范合并形成 HTML5。2007 年,获得 W3C 接纳,并成立了新的 HTML 工作团队。2008 年 1 月 22 日,第一份正式草案发布。

    • 2011.6 ECMAScript 5.1 规范发布
    • 2014.10 W3C 正式发布 HTML 5.0 推荐标准
    • 2015.6 ECMAScript 6.0 规范发布 后称ES6或es2015(重大更新)
    • 2016.6 ECMAScript 2016 规范发布

    ECMAScript 以后每年将会发布一个新版本,这无疑将持续促使浏览器厂商不断为 JavaScript 注入新的功能与特性,JavaScript走上了快速发展的正轨。

    值得一提的是,随着 iOS 和 Android 等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,移动浏览器也逐步加强了对 HTML5 特性的支持力度。 移动浏览器的发展,导致了流量入口逐渐从 PC 分流到移动平台,这是 Web 发展的新机遇。移动 Web 面临着更大的碎片化和兼容性问题,jQuery Mobile、Sencha Touch、Framework7、Ionic 等移动 Web 框架也随之出现。

    前端发展的前后今生 - 掘金 移动浏览器对 HTML5 支持程度(2009-2017)

    随着浏览器与前端三大件的稳定发展,越来越多的前端开发模式和开发框架也相继出现,如今在PC浏览器、移动浏览器、各小程序平台甚至是Hybrid技术的移动App、桌面端App都存在着前端的身影。

    前端开发模式的迭代

    前端发展的前后今生 - 掘金

    静态页面阶段(后端 MVC )

    互联网 Web 1.0 的早期,网站的前后端开发是一体的,即前端代码是后端代码的一部分。

    1. 后端收到浏览器的请求

    2. 生成静态页面

    3. 发送到浏览器

    那时的前端页面都是静态的,这种静态页面不能读取后台数据库中的数据,为了使得 Web 更加充满活力,以 php、JSP、ASP.NET 为代表的动态页面技术相继诞生。

    随着动态页面技术的不断发展,后台代码变得庞大臃肿,后端逻辑也越来越复杂,逐渐难以维护。此时,后端的各种 MVC 框架逐渐发展起来,以 JSP 为例,Struct、Spring 等框架层出不穷。

    • Model(模型层):提供/保存数据

    • Controller(控制层):数据处理,实现业务逻辑

    • View(视图层):展示数据,提供用户界面

    前端只是后端 MVC 的 V,当用户访问网站时,会向后台发送一个请求,后台接收到请求,生成静态HTML页面,发送到浏览器。

    所有前端代码和前端数据都是后端生成的。前端只是纯粹的展示功能,js脚本的作用只是增加一些特殊效果,比如那时很流行用脚本控制页面上飞来飞去的广告。

    从 Web 诞生至 2005 年,一直处于后端重、前端轻的状态,甚至几乎没有专门的前端开发人员,全都是后端一把嗦。

    AJAX 阶段(jQuery时代)

    Ajax技术促成了 Web 2.0 的诞生。前端不再是后端的模板,可以独立得到各种数据。

    2004年,AJAX 技术诞生,改变了前端开发。GmailGoogle 地图这样革命性的产品出现,使得开发者发现,前端的作用不仅仅是展示页面,还可以管理数据并与用户互动,因此像 Facebook 这样的社交网络开始变得繁荣起来,前端一时间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局面。

    AJAX 技术指的是脚本独立向服务器请求数据,拿到数据以后,进行处理并更新网页。整个过程中,后端只是负责提供数据,其他事情都由前端处理。前端不再是后端的模板,而是实现了从
    获取数据 --》 处理数据 --》展示数据”的完整业务逻辑。

    第二次浏览器战争中,随着以 Firefox 和 Opera 为首的 W3C 阵营与 IE 对抗程度的加剧,浏览器碎片化问题越来越严重,不同的浏览器执行不同的标准,对于开发人员来说这是一个恶梦。

    为了解决浏览器兼容性问题,Dojo、jQuery、YUI、ExtJS、MooTools 等前端 Framework 相继诞生。前端开发人员用这些 Framework 频繁发送 AJAX 请求到后台,在得到数据后,再用这些 Framework 更新 DOM 树。

    前端发展的前后今生 - 掘金

    其中,2006年发布的jQuery 独领风骚,其发掘出大量的DOM/BOM兼容方案和方便的链式选择器让几乎成了所有网站的标配,这个时期也涌现了大量jQuery插件与UI库。为后jQuery时代,人们研发前端模块加载、统一异步机制、打造大型MVC框架,甚至伸向后端,接管打包脚本而发明Node.js,来腾出大量时间,这使得开发复杂的企业级 Web 应用成为可能。

    前端发展的前后今生 - 掘金 Google Trend: 蓝色 jQuery,红色 Dojo,绿色 YUI,紫色 ExtJS,黄色 MooTools

    当时对于前端的要求并不高,只要掌握html css js和一个jquery就足够开发网页了。

    前端 MVC 阶段(后jQuery时代)

    1. 模块化

    jQuery的出现让前端工程师开发更加轻松,假如工程师想实现一个功能,现搜索出一个jQuery插件来实现。前端工程师通常编写一个页面,会引入十多个乃至几十个jQuery插件,页面上塞满了Script标签。众所周知,浏览器是单线程,Script的加载,会影响到页面的解析与呈现,导致著名的白屏问题。

    jQuery另一个问题是全局污染,由于插件的质量问题,或者开发的素质问题,这已经是IIEF模块或命名空间等传统手段无法解决了。

    于是一些优秀的前端工程师们决定从取经后端,引入模块机制。早期,这种模块机制在Dojo、EXT这些框架中都是内置的,但是显然说服不了另一个框架的用户用对方的模块机制,于是有人立志要统一这种模块定义方式,成立了CommonJS,AMD等众多模块化规范,但最后还是很多被淘汰了,规范一个就够了,不宜过多。

    自此,JavaScript开发模式焕然一身了,大家只要在代码外面包一层就可以全世界通用,不用提心全局污染的问题。

    2. nodejs出现

    前端发展的前后今生 - 掘金

    Chrome 发布时其 JavaScript 引擎 V8 的高效执行引起了 Ryan Dahl 的注意。2009 年,Ryan 利用 Chrome 的 V8 引擎打造了基于事件循环的异步 I/O 框架 —— Node.js 诞生。

    Node.js 具有以下特点:

    • 基于事件循环的异步 I/O 框架,能够提高 I/O 吞吐量
    • 单线程运行,能够避免了多线程变量同步的问题
    • 使得 JavaScript 可以编写后台代码,前后端编程语言统一

    Node.js 的出现吸引了很多前端开发人员开始用 JavaScript 开发服务器代码,其异步编程风格也深受开发人员的喜爱。Node.js 的伟大不仅在于拓展了 JavaScript 在服务器端的无限可能,更重要的是它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。

    2010 年 1 月,NPM 作为 Node.js 的包管理系统首次发布。开发人员可以按照 CommonJS 的规范编写 Node.js 模块,然后将其发布到 NPM 上面供其他开发人员使用。目前 NPM 具有 40 万左右的模块,是世界上最大的包模块管理系统。

    3. 前端现代架构雏形

    Backbone.js是jQuery最后的支持者,它强依赖于jQuery。

    2010年,第一个前端 MVC 框架 Backbone.js 诞生。它基本上是把 MVC 模式搬到了前端,但是只有 M (读写数据)和 V(展示数据),没有 C(处理数据)。因为,Backbone 认为前端 Controller 与后端不同,不需要、也不应该处理业务逻辑,只需要处理 UI 逻辑,响应用户的一举一动。所以,数据处理都放在后端,前端只用事件响应处理 UI 逻辑(用户操作)。

    后来,更多的前端 MVC 框架出现。另一些框架提出 MVVM 模式,用 View Model 代替 Controller。MVVM 模式也将前端应用分成三个部分。

    • Model:读写数据

    • View:展示数据

    • View-Model:数据处理

    View Model 是简化的 Controller,所有的数据逻辑都放在这个部分。它的唯一作用就是为 View 提供处理好的数据,不含其他逻辑。也就是说,Model 拿到数据以后,View Model 将数据处理成视图层(View)需要的格式,在视图层展示出来。

    这个模型的特点是 View 绑定 View Model。如果 View Model 的数据变了,View(视图层)也跟着变了;反之亦然,如果用户在视图层修改了数据,也立刻反映在 View Model。整个过程完全不需要手工处理。

    大公司将后端开发经验挪用过来,用Node.js开发了一套CLI,里面包含了脚手架生成, 打包脚本、语法风格检测、环境变量插入,代码复杂度检测,代码提交时自动跑单元测试,图片与JS压缩等功能。自CLI帮你建好项目的那一刻起, 标志着jQuery小作坊时代的终结了。

    前端开发者也出现分化:有些人转向后端,出现了CNode的门户网站。另外一些人开始搞工程化。一时间出现上百种构建工具,出名的有Grunt、Gulp、FIS3、webpackRollup、npm-script。

    jQuery的时代一去不返了,再没有人关心拖堂拖了N年的Bootstrap 4终于发布了,没有人知道jQuery3.5的瘦身计划,也没有人问jQuery的源码,渐渐地,大家不关注jQuery的工具链了。

    SPA 阶段(MVVM盛行)

    得益于前端路由(hash/history)和Ajax生态的发展,前端可以做到读写数据、切换视图、用户交互,这意味着,网页其实是一个应用程序,而不是信息的纯展示。又这种单张网页的应用程序称为 SPA(single-page application)。

    所谓 SPA,就是指在一张网页(single page)上,通过良好的体验,模拟出多页面应用程序(application)。用户的浏览器只需要将网页载入一次,然后所有操作都可以在这张页面上完成,带有迅速的响应和虚拟的页面切换。

    随着 SPA 的兴起,2010年后,前端工程师从开发页面(切模板),逐渐变成了开发“前端应用”(跑在浏览器里面的应用程序)。

    前端发展的前后今生 - 掘金

    MVVM核心思想为数据驱动视图,关注Model的变化,让MVVM框架去自动更新DOM的状态,从而把开发者从操作DOM的繁琐步骤中解脱出来。

    • Facebook开发了 Web 框架 React,用来架设Instagram的网站,2013年5月开源。
    • 谷歌开发了 Web 框架 Angular,于2016年9月正式发布。
    • 留美华人尤雨溪结合了其它框架的优点,于2014年发布了 VUE 框架,因活跃的社区和优秀的中文文档,使其成为了国内最流行的前端开发框架。

    前端发展的前后今生 - 掘金

    目前(2021),最流行的前端框架 Vue、Angular、React 等等都应用了MVVM设计思想,都属于 SPA 开发框架,这三大框架无法比拼个一二出来:Vue.js有国人的拥趸,React与Angular有大公司光环,总的来说,最有创造力的是React团队,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,其框架开发思想深深影响了当今前端的开发格局。

    当今的前端开发流程

    前端目前的开发已经趋于工程化。

    总结起来,前端工程化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6 个部分。

    1. 传统语言或语法的弊端。(ES6+语法、TypeScript、Sass)
    2. 无法使用模块化/组件化(ES Modules、Components)
    3. 重复的机械式工作(webpack)
    4. 代码风格统一、质量保证(git hooks、ESLint)
    5. 依赖后端服务接口支持(Mock)
    6. 整体依赖后端项目(DevServer)

    对于项目

    一般为敏捷开发模式,小步快跑,注重计划和总结。

    完整项目的开发大流程离不开 需求评审->项目开发->联调->测试->验收评审->上线

    需求评审

    一般由PM(产品)发起并提供原型,项目组所有成员都参与,目标是所有成员详细了解需求方案。

    • 项目组所有成员统一需求认知
    • 初步评估需求方案,技术可行性
    • 预估项目周期
    • 项目组成员间沟通各技术点实现方案
    • 确定各端交互的方式,以文字的形式留存

    项目开发

    • 一般是项目组各成员独自开发,目标是达到可联调状态。
    • 一般采用分支开发测试主干发布。
    • 一般项目都是前后端独立开发,前端采用本地devserver + proxy/mock的方式(接口有现成的就用proxy,没有则用mock平台伪造数据)

    联调(独立开发的项目可忽略)

    仅开发人员参与,尽可能利用一套统一的环境,进行联调,目标是各端调通完整流程。

    • 需各端功能开发均已完毕才可开始
    • 有QA的项目,在联调过程中覆盖大多数测试用例
    • 无QA的项目,需自己整理测试用例,并在联调过程中尽可能覆盖

    测试(无QA的项目可忽略)

    有QA(测试人员)的项目,由QA发起,利用1套或多套环境进行项目测试,目标是项目达到可上线状态。

    • 一般会有测试环境(与线上机器完全一致,对外无流量)进行测试
    • 提测给QA的代码必须通过自测和验收
    • 提测分支若落后主干,同步之后再提测
    • 提供编译后代码,保证与上线代码一致性
    • 阻塞测试流程的bug及时修复,其余bug可定期统一修复

    项目验收(技术自发的项目可忽略)

    由QA或开发人员发起,邀请PM/UI等角色,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验收,目标是完整流程通过,保证无遗漏需求。

    • 项目联调、自测结束后可发起验收,UI进行视觉交互验收,PM进行功能验收
    • 中大型项目排期时至少预留1天验收时间

    上线

    最后的阶段,由开发人员发起,目标是把项目代码部署到线上。

    • 参与上线人员:项目组所有成员
    • 上线代码有问题时立即回滚,处理完问题重新上线
    • 一般会规定上线窗口时间,甚至固定每周统一时间进行上线

    对于前端

    在确认需求后,前端的开发流程一般为

    技术选型->框架搭建->编写页面->对接数据->自测->合并联调->提测

    技术选型

    前端开发参与人员,评估需求,分解需求,讨论技术选型。

    • 确认该需求的技术可行性,争取最优解。
    • 约定需求责任分工,约定期限。

    框架搭建(新项目)

    由前端leader按需制定前端核心框架出demo。

    • 约定项目结构,制定项目代码规范。
    • 包括使用各种基础的npm包、第三方库、打包优化、环境区分等,在框架初期都要考虑周全。

    编写页面

    此时参与者可以进行静态页面的开发了。

    • 前端人员根据需求分配以及UI设计图编写静态页面。
    • 完成简单的页面交互、跳转、给对接数据预留空间。
    • 对可复用页面进行封装,便于维护。

    对接数据

    静态页面开发完成之后,一般有两种数据对接方式。

    • 前端人员根据后端提供的mock服务进行数据对接模拟,简单结构也可自行使用mock工具模拟数据。
    • 等待后端提供接口,proxy对接数据,渲染页面。

    自测

    • 在本地服务器开发环境进行自测,寻找bug和页面样式瑕疵,确保无逻辑冲突。
    • 无误后合并自身所有提交为一个提交并注明功能点。

    合并联调

    • 前端各开发人员向测试分支提交自身功能,以统一的环境,进行联调。
    • 确保自身功能无误,确保不影响他人用例,确保性能达标。

    提测

    • 由前端负责人合并本次需求的所有提交记录,发往测试服务器交给QA测试。
    • 提供编译后代码,保证与上线代码一致性。
    • 开发人员不断fixbug,确保不阻塞测试进度。

    杂谈

    我不认为一个开发流程和工作方式是一定确定正确的。这与团队的不同、项目的不同、人员的分工也都是关联极大的。

    但所有工作流程都应该有一定共同点:

    • 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任务中的工作权限和责任(哪些内容是自己负责)
    • 输入是什么(比如需求文档,设计稿等)
    • 输出是什么(比如功能页面)
    • 流程如何追溯(文档)

    输入不确定决定是大多数程序员痛恨的。需求不明确,设计不明确,开发数据自己模拟半天,发现原来一切不是这样。一切可以归纳为一句话“先做做看”。如果这不是预研和写demo阶段,返工是必然的,加班是必然的,写的代码不健康也是必然的。

    输出是每个人工作的价值体现,也是工作目标。只有目标明确,才能去思考如何实现目标。需要输出的是什么,通常在输入这一步我们就知道,我们大多数人的工作就是在铺一条输入到输出的路。

    追溯,不应仅限于代码,还要在思路上也可以追溯,说白了就是设计文档接口文档一定要详细明确。功能为什么这么设计,打算解决什么问题,对用户有什么用等等都要讲清楚,自己不清不楚,别人也一定不清不楚。工作流程中,每一个人的思路应该都是清晰的,遇到问题,可以知道看什么文档或者找谁可以解决。复盘的时候,可以顺利找到问题根源。

    在开发过程中,不健康的流程就是一个问题长期反复困扰到开发工作,但很多人会习以为常。通常我们会因为这问题找临时解决方案,各种大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,用不同方法完整绕过了坑,但埋下了种种历史问题,反而产生新的坑,说好重构也遥遥无期,最后只剩一堆谁都不愿意维护的shi山一样的代码。

    未来

    Stack Overflow的创立者之一的 Jeff Atwood 在2007年提出了著名的 Atwood定律:

    Any application that can be written in JavaScript, will eventually be written in JavaScript.

    任何可以使用JavaScript来实现的应用都最终都会使用JavaScript实现。

    现在看来似乎也正是向着这个方向发展,那么现在的前端能做什么?

    • 小程序/快应用
    • web开发(pc 移动端设备)
    • App开发(Dcloud RN weex ionic)
    • 图形开发WebGl(three.js)
    • 后端(nodejs)
    • 游戏开发(coco2d-js)
    • 桌面应用(electron)

    当初JavaScript被误解为最糟糕的语言,时至今日它是最流行的语言:GitHub 60%的开源项目都是与JavaScript有关。

    笔者有幸成为前端开发者大队伍中的一员,也坚信我们前端开发者以后的路会越来越宽,越来越好走。

    参考资料

    前端开发20年变迁史

    前端的发展历程

    前端开发的演变


    下载网 » 前端发展的前后今生 - 掘金

    常见问题FAQ

    免费下载或者VIP会员专享资源能否直接商用?
    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,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,请勿直接商用。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,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。更多说明请参考 VIP介绍。
    提示下载完但解压或打开不了?
    最常见的情况是下载不完整: 可对比下载完压缩包的与网盘上的容量,若小于网盘提示的容量则是这个原因。这是浏览器下载的bug,建议用百度网盘软件或迅雷下载。若排除这种情况,可在对应资源底部留言,或 联络我们.。
    找不到素材资源介绍文章里的示例图片?
    对于PPT,KEY,Mockups,APP,网页模版等类型的素材,文章内用于介绍的图片通常并不包含在对应可供下载素材包内。这些相关商业图片需另外购买,且本站不负责(也没有办法)找到出处。 同样地一些字体文件也是这种情况,但部分素材会在素材包内有一份字体下载链接清单。
    模板不会安装或需要功能定制以及二次开发?
    请QQ联系我们

    发表评论
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
    如需帝国cms功能定制以及二次开发请联系我们

    联系作者

    请选择支付方式

    ×
    迅虎支付宝
    迅虎微信
    支付宝当面付
    余额支付
    ×
    微信扫码支付 0 元